太古集團 標誌
版權 © 2024 太古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保留一切版權。
2024年6月3日

太古歷史檔案部精選的六個故事(下)

太古歷史檔案部精選的六個故事(下)

太古船塢的奠基石 

太古歷史檔案部的藏品包括許多值得紀念的相片,部分由太古船塢退休員工捐贈,其中這兩張相片攝於1970年代中期,讓後人得以看見當年太古船塢在立足鰂魚涌近70載後作最後告別的情景。相片的背景是最後一艘準備駛入旱塢進行維修的船隻「Great Loyalty」,而記錄1900年代初船塢建造詳情的紀念基石,則被小心翼翼地拆卸。

這些相片讓我們想起,太古煉糖廠及太古船塢結業後,在鰂魚涌騰出100多英畝的土地,太古地產於1970年代初應運成立,並著手重建該處的房地產。

正如黑白照片所示,奠基石原初置於船塢龐大的旱塢外壁上。該旱塢於1907年竣工時,能夠容納最大型的船舶。時至今日,大家在太古城中心購物時,幾乎找不到該處有任何工業及航海的痕跡,唯一可見的是已經回到原來位置的船塢奠基石,即現時太古城中心二期地下停車場入口旁。

 

太古吊車及休養所


這本二十世紀初的相簿由太古城中心一位舊租戶捐給太古歷史檔案部,內有過百張深褐色調的照片,鏡頭下是太古船塢的員工及業務運作情況。透過這相簿,我們不但可以窺探二十世紀初期來自歐洲的太古員工在香港的生活,還看到鰂魚涌太古吊車系統前所未見的一面。

太古吊車(又稱「高空纜車」)建於1892年,用以接載員工到柏架山,前往位於大風坳的「休養所」避暑。這是全球首個蒸汽推動及「專為運載乘客而建」的吊車系統,由倫敦公司Messrs Bullivant & Company 承造,造價5,000英鎊。系統以蒸汽絞盤推動,由兩部相向行駛的開放式車卡組成,各車卡的長板凳可運載六名背靠背而坐的乘客。支撐架空鋼索的鋼座相距約200碼,車廂在最陡峭的地方達到離地面200呎的高度。吊車全程長2.3公里,橫跨太古水塘3號水壩,每天由早上六時一直運作至午夜。

太古於1912年再建造一座四層高的大樓,供太古船塢員工使用。這幾座大樓以紅磚建成,座落於巨型石躉上,以傾斜的扶壁支撐著。大樓採用平頂設計,拱形窗戶及飛簷上配上花崗岩裝飾,室內劃分為多個面積寬敞和高樓底的公寓單位,利用木框配以竹屏和帆布屏分隔,供不同家庭獨立使用。太古村於1892年已有電力供應,但休養所在其40年歷史中一直以油燈照明。到了1930年代,瘟疫威脅減退,而電動吊扇日益普及,鰂魚涌區的室內居住環境在炎炎夏日亦變得較為舒適。休養所的使用率日漸下降,而吊車系統與休養所由於維修費用高昂,最終雙雙於1932年拆卸。

 

太古大樓 – 在美國以外的首座多層裝瓶廠

從太古歷史檔案部收藏的集團內部雜誌Swire News所刊載圖片和相關相冊,可以看到同一處所歷年來的發展和演變。

太古位於鰂魚涌的多層裝瓶廠於1983年啟用,標誌著太古在香港的可口可樂裝瓶業務蓬勃發展的重要階段。樓高17層的太古大樓位處於鰂魚涌街,最高處離地面330呎,是當時全球最高的裝瓶廠,其設計充分使用所有可用空間,並擁有快速和現代化的機器。該廈提供總面積373,000平方呎的生產、辦公室和倉儲空間,設有一部貨櫃起重機供三樓至九樓使用。廠房內設裝瓶生產線、裝罐生產線、貨倉及空罐儲存區。該裝罐生產線是當時全球裝罐速度最快的生產線之一,每分鐘可灌注1,500罐汽水。

太古大樓原址為一座兩層高的裝瓶廠,是太古於1965年收購可口可樂香港專營權後不久興建;另外於荃灣亦設有一所生產設施。鰂魚涌的廠房很快成了一個地標,這從學校和其他團體參觀廠房的數字可見一斑。1972年的參觀人數為25,720人,1973年增至31,991人,到了1974年,估計總參觀人數已大幅增至43,315人。

該址被太古汽水廠開發前,曾被用作不同用途,包括供太古煉糖廠及太古船塢員工使用的設施。於1940年代,此地是太古漢文學校校址,而在1920及1930年代,則被用作太古村其中一座員工宿舍,再之前是太古遊樂場的一部分。

 

查看更多有關歷史傳承的故事。